找到相关内容247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6)

    法显,荆州玄爽,衡岳善伏。能传其禅法的则为弘忍。  弘忍(公元601-674年)七岁,即在庐山跟道信学,以后又随去双峰山的东山(也叫冯墓山或冯母山)。据他们一系的传记中说,弘忍性情忠厚,常为同学戏弄而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2156402.html
  • 双林寺彩塑艺术

    形象,慈祥、忠厚。左右侍从为金童玉女,令人感到亲切可爱。  释迦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东西相对,钟楼上现有明代嘉靖年间一铜钟一口,击之声闻数里,余音不绝。 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为正北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厢的千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1856985.html
  • 中华道学与佛学之经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与根本

    事情就是这样。虽然广大的劳动人民,一生忠厚仁慈,但终因目光短浅,慧心不明,思想因循守旧,跟不上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与需要,所以才受穷受制,才有落伍和失落之感;此非“道”之过,亦非国家政策之过,实乃人之“...

    冯智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4559184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六道轮回

    ,妄自夸张,自己对于圣人之道,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。这么一来,大妄语成,堕无间狱,果报受尽,来生人间,还要招受多遭诽谤,多诸臭味的恶果。故做人应该忠厚诚实,言必由义,不诳不妄,言顾行,行顾言,言行一致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159527.html
  • 纪念安庆名人赵朴初诞辰100周年(1)

    不存。  太湖赵氏传到十三世祖赵文楷,铭记家训,继承家风,勤学苦读,忠厚待人。在清嘉庆元年,一举中了状元,又以钦差出使琉球国,而享誉海内外。自此,子孙繁衍,在清朝出了举人、进士、翰林,成了名门望族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2261633.html
  • 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--李靖、妙善故事之变异(2)

    ,而窥户者无停屦”,正显示了他不 失忠厚的口讷个性,得识异人,亦为异人所重,隐揭后来功 盖天下的伏笔,及辅佐天子定天下之预言,亦环环与史书相 扣,未尝偏离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0061819.html
  • 二十世纪杜甫研究概述(1)

    杜甫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属性,见出他在为人处世中表现的一贯忠厚、耿直、热诚之外,也有违心地应酬世俗交际、比较世故的一面。由于《评传》不厌其详地从各个生活侧面塑造了杜甫的丰满形象,因而能够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位...

    杜晓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3061852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华智仁波切《自我教言》略解

    自己狡诈行”有两种解释:一是在别人面前要以诚实忠厚来对人对事,不能像世间人那样狡诈,整天以欺骗维生,然后还洋洋自得,四处夸扬自己的丑事,以狡诈为自豪;另一种是自己本来是个老实人,但把偶尔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0563203.html
  • 河南云台山志:宗教篇(2)

      【竹林七贤中的忠厚长者——山涛】山涛(205~283),字巨源,河内郡怀县(今焦作市武陟县)小虹村人。他早年丧父,家境清贫,为人处世介然不群。他从小发奋读书,立誓要跻身仕途,成就一番事业。同时,他还精研老庄,这使他在日后的官场争斗中得以左右逢源,也使他在世人眼中显得质朴而有雅量。  山涛入仕后,先为郡主簿、功曹、上计掾等小官,后举孝廉,州郡辟为河南从事。而此时正值曹爽和司马懿争权斗争最为激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1464864.html
  • 牟宗三:寂寞中之独体

    ;三是难得胡涂,知道而不说破,此是「忠厚留有余地步」。在中国社会里,第一种态度常遭天谴,不然亦被人讥为天资刻薄人也。第三种态度是中国的老世故,亦可以说是「小人儒」。第二种态度则是上列七义的第二义,即以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766822.html